共计 114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
作者: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是在《时代》周刊开始其记者生涯的。先是驻香港记者,而后是该周刊驻北京的第一人社长。他还曾担任过《纽约时报》驻联合国分社社长、驻巴黎分社社长和全国文化记者,现任《纽约时报》图书评论员。本书是他的第四部著作。
罗斯·芒罗(Ross H.Munro)现为设在费城的外交政策研究所的亚洲计划主任。他在进入该研究所之前,曾在亚洲从事新闻工作多年。他担任过《时代》杂志驻香港、曼谷和新德里分社社长,并当过多伦多《环球邮报》驻北京记者。
美国对中国在想什么?《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这本书,日前摆在了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的一进门的推荐书架上。
如果考虑到这本书是 1997 年出版的,那么这件小事就非常不同寻常。这意味着很多人在寻找这本书,如同线下版的亚马逊自动推送机制,让这本老书登上热搜。
这本书出版于 1997,对美中关系做了大胆的预言。它回溯了 1994 年美国政府开始讨论放开中国最惠国待遇 MFN 一事,认为这是美国政府的一个严重误判。这样由总统发起的推动,最终扫清了中国在 2001 年加入 WTO 的障碍。而随后美国政府也签署了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国 PNTR 一事。
这本书一出版就引起广泛争论。因为它是在当时美国对华一片乐观的情绪下而形成的一种相反的声音。然而现在,它又被翻出来,这是一种群体情绪发酵的结果。
近年来,人们对这种集体情绪并不陌生。
国人熟悉的万斯的《乡下人的悲歌》从侧面反映了美国乡镇人员在全球化之后,日渐陷入铁锈带的经历。它极具煽情地展示了农村穷小子如何挣脱一种吞噬普罗大众的黑暗下沉力量,而走向耶鲁大学的精英之路。
而另外一本书 《下沉年代》 则用平实的镜头,长焦距地记录了普通百姓在裂解的制造业之后,苦苦挣扎的景象。制造业是平移社会财富差距的重要调节器,当它失去制造中产阶级的功能之时,社会难免开始晃动。
这本书的标题似乎可以改成“制造业的挽歌”。
而《简斯维尔》一书则展示了 2008 年通用汽车开始进入破产之路时,当地的社区积极营救自我营救的图像。每个人都开始动作起来,寻找制造业之外的生存路径。尽管本书一开始洋溢着乐观的情绪,但书中也暗示了四年过后,社区实验似乎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结果。
所有这些图书,都有一个根目录,它最终指向了《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
这本书这一次“翻红”是对历史的终极反思。现在 30 年过去了,美国开始挖根了。如果 PNTR 再次被取消,意味着经济关系的时针将倒播 30 年。
这一次,我们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了。
在线阅读及下载地址: